繼三年前在全國率先進行“先看病,後付費”改革後,兗州市中醫院院長孔慶民又在進行一項新試驗:通過信息化手段,他所在的醫院和當地鄉鎮衛生院結成了醫療服務聯合體,實現兩院信息資源共享和技術服務共享。在他看來,這項新舉措的好處和意義,甚至不輸於已經在全國漸漸推廣的“先看病,後付費”改革。“醫療技術和資源,真正下沉到了基支票借款層,形象地說,我們把醫院服務延伸到了社區甚至鄉村,送醫到病患門前,真正解決看病難的問題。”記者 冀強
  “結親”鄉搜尋行銷鎮醫院
  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,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固態硬碟流動”,孔慶民指著報紙上全文刊發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,逐字念出他最關註的那句。
  在他看來,自己目前正在進行的“信息化手段下送醫下鄉支票借款”的新舉措,正基於此。
  據孔慶民介紹,早在2010年,兗州市中醫院就在內部進行了一體化數字化建設,實現了醫院的全數字化管理,簡化了病人就診流程,提高了工作效率,更好保證了建築設計病人安全。
  現在走進兗州市中醫院,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特殊的情景:很多醫生都帶著筆記本電腦在查房,在病人床頭就可以直接下醫囑,然後通過無線傳輸,護士站就可以即時收到“指令”。原先寫一個病歷需要一兩個小時,而現在不到十分鐘就可以輕鬆搞定。不僅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,患者就診程序也大為簡化。
  在本院成功進行信息化改革後,今年10月30日,兗州市中醫院與兗州市顏店中心衛生院“結親”,聯合構建起了數字化醫聯體,“既是醫療技術服務聯合體,更是利益共同體。”
  11月19日,顏店中心衛生院院長翟成英告訴記者,此前鄉鎮級衛生院也曾紅火過,但近年來相當沒落。“現在中醫院投資數百萬,為我們提供了彩超及康復和中醫傳統療法的相關設備,安裝中央空調等,大大改善衛生院的醫療條件。”
  目前,在兗州市中醫院醫務人員的傳幫帶作用下,在顏店衛生院拍片、做心電圖,以及血培養、生化檢查等,均由中醫院閱片、出報告,隨後結果自動傳輸回衛生院。
  村醫也能做化驗
  除了與鄉鎮衛生院“結親”,兗州市中醫院還結合醫改新要求和農村衛生工作實際,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服務向社區和村落延伸。“我們免費為每個村衛生室配備了一個全科醫生助診包,這個包含有筆記本電腦和器械,村醫不僅能為村民們做基礎的健康檢查,更能把檢查數據與兗州市中醫院共享,讓老百姓在家門口,就能享受到城裡醫院的診斷。”孔慶民介紹。
  據介紹,該設備可通過專線光纜傳輸,同時3G覆蓋的地方也可實現無線傳輸。只要有3G覆蓋的地方,村醫直接到病人家裡,在病人床前就可以實現測量、診斷和遠程會診,老百姓足不出戶,躺在自家的床上就能看到醫院的專家和專科醫生。
  孔慶民告訴記者:“村醫可根據病人情況申請相關科室的專家、專科醫生會診,把監測數據上傳,或實時傳輸到平臺上尋求我院醫生幫助;我們的專科醫生則協助村醫解讀上傳的生理數據,並與病人和村醫進行視頻交流,也可通過網絡為村醫下書面的建設性醫囑。”
  在率先試點的兗州龍橋街道辦事處劉官莊衛生室大門上,“抽血化驗”幾個大字格外顯眼。他告訴記者,正是借助這套助診包,才能做一些此前根本不能實現的診療。從目前試點效果來看,很受大家歡迎。
  在另一處已經裝備了這種全科醫生助診包的社區診所內,兗州市中醫院的專家,正通過開啟的電腦系統,與診所內的醫生進行交流。
  已經試用此系統的村醫們告訴記者,“真的很方便。形象地說,就是每個社區居民都有屬於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,可隨時通過村醫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部分病情遠程診治。”
  真正解決“看病難”
  在2010年於全國率先進行“先看病,後付費”改革後,兗州市中醫院一直備受社會關註。談及此次借助信息化進行的改革,孔慶民表示作為中醫醫院,有責任和義務主動做好公立醫院改革,更要利用改革為老百姓辦點實實在在的事情。“我們應該著眼於讓基本醫療需求滿足在基層,讓服務更加貼近百姓。對於就醫相對不便的偏遠農村,醫療資源的下沉就更有必要。”在孔慶民看來,這種信息化作用下,送醫療資源到病患門口的新舉措,其好處和意義,不輸於已經在全國漸漸推廣的“先看病,後付費”改革。
  按照規劃,未來兗州市中醫院將逐步為鎮(街)、村(居)基層醫療機構鋪設網絡傳輸專線,向村(居)衛生室免費投放智能終端醫療設備,初步形成縣、鄉、村新型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。
  在孔慶民看來,這項制度,能改變過去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層級分明、服務能力相差巨大的現狀,真正發揮縣級公立醫院在縣區醫療衛生服務中的龍頭帶動作用,引領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迅速提升服務能力,把更多的病人留在基層,實現了醫改“強基層、保基本、建機制”的總體目標和要求。“最大的好處,就是能緩解看病難的老大難問題。把優質的醫生和技術都送到家門口了,怎麼會再有看病難的問題?”另一個讓孔慶民有信心做好的意義是,這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創新,真正形成良性互動、互惠互利的雙向轉診機制。“能在家門口看好的病,老百姓不再需要進城求醫問藥;而一些需要進一步治療的病患,也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問診。”  (原標題:送醫到門前,解決“看病難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ovvdifjsqez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